印尼最近又闹起来了,可你有没有发现,这次闹事时,华人群体反而成了“透明人”,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?想想20多年前那场让人心惊的排华骚乱,这种反差真的让人不由得多想:到底印尼怎么突然变了?
这场2025年的骚乱和以往的剧本完全不一样。以前只要有动荡,大家都担心华人是不是又要“中招”。但今年,抗议的矛头压根没对着华人,而是直接怼政府、怼那些吃空饷的议员和高官,还有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不公。有人可能会说,是印尼人变善良了,其实不然。印尼民众的愤怒这回没被带偏,大家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权力阶层和他们享受的特权。数据显示,雅加达的议员住房津贴高达5000万印尼盾,是本地最低工资的十倍,甚至有些省份能到二十倍。与此同时,普通人的工资和物价差距越来越大,生活压力一天天上升。最近还有年轻外卖员被警察装甲车撞死的事件,简直就是一根导火索。全印尼人这次都头脑很清醒,把气都撒在真正的“权贵”身上了。
你可能想问,为什么这次华人能置身事外?很大的一个因素,其实跟中国的影响力分不开。过去十几年,中国和印尼的生意越做越大,不光是日常贸易,什么新能源、锂电池、矿产、铁路,一样不落。比如雅万高铁,就成了两国合作的活招牌。2024年两国贸易额都快1500亿美元了。这种靠山和合作,让印尼本地人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华人的相处之道。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中国已经连续12年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。中国大使馆也很“上心”,只要风吹草动,马上发布安全提示、开放应急联络。说句实在话,谁还敢像以前那样胡闹?一出事,不光本地要遭,国际媒体马上跟进,经济和形象都要大受影响。最近几年,印尼的华人不但有底气,心理上也多了几分踏实。
当然,如果说中国的崛起只是外因,内部的变化同样关键。印尼政府这些年其实很努力。你知道吗?早在2010年以后,印尼就废除了针对华人的各种“限制令”,连华文教育、春节都合法了。以前连说中文、贴春联都要偷偷摸摸,现在公开搞华文学校、华人节日都有官方支持。很多NGO和社会团体,例如Setara Institute和KontraS,都在推动族群和解、反对歧视,他们发起的一些社区活动和法律倡议,效果还真不小。有研究显示,越来越多印尼人支持族群包容,反对把少数民族当替罪羊。印尼社会的气氛,确实比十几年前更和谐了不少。
说到这场风波,绕不开一个人——普拉博沃。要知道,普拉博沃不光是现任总统,还是1998年排华骚乱时军方的大佬。谁都知道他手上那点“历史账”,所以这次他特别小心。骚乱一爆发,他就第一时间上电视喊话,让大家冷静,强调法治和团结。有政评人士分析,他绝不会让自己重蹈历史覆辙,这次一旦再搞族群对立,最先倒霉的可能就是他和现政府。现在印尼政坛比谁都明白,煽动排华情绪不再是“加分项”,反而是高风险的炸弹。相比过去,现在的领导人做事,更愿意用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,不会轻易点燃族群矛盾。
我觉得,这一切背后,其实是印尼社会认知的升级。以往大家总觉得问题出在“外国人”或者“少数民族”身上,可现在越来越多印尼人明白,真正的矛盾是阶级和贫富分化。调查显示,70%以上的受访者把腐败、权贵特权、收入不均列为最不满的问题。像这次,烧的是议会大楼、议员别墅,冲突的焦点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,而不是瞄准某个族群。社会学者普遍认为,这种转型是印尼二十多年民主化的结果,是人民思想更加成熟的体现。
民间力量不可小看。像Setara Institute、KontraS这些组织,还有一些致力于社区融合的NGO,平时就忙着做族群和解、反歧视教育。一出事,他们就会站出来调解、保护少数民族权益。正是这些民间力量,把印尼社会的“免疫力”提高了不少。类似的案例已经有很多,比如有NGO专门帮助曾经被歧视的华人社区重建信心、参与到本地社会治理中,这种互动让整个社会氛围更加理性、宽容。
当然,历史的影子不能掉以轻心。说到底,只要社会还有不公、还有政治斗争,排外和族群矛盾就始终有可能被重新点燃。对印尼来说,真正想走出老路,必须从制度和经济政策上下狠功夫,而不是靠一时的维稳或者喊口号。更公平的收入分配、更开放的社会对话以及持续的法律保障,才可能让大家都安心过日子。
世界变化太快,谁都说不好明天会怎样,但至少现在的印尼,正在变得更加成熟理性。希望这种变化能继续下去,别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。
实力强大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