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朋友,咱先唠个常见的话题 —— 有人总说 “岁月是把杀猪刀”,这话听着有点扎心,但理儿是这么个理儿:不管年轻时多精神、多漂亮,一过中年,身体啊、心态啊,难免会有变化。比如以前熬夜第二天照样精神,现在熬半宿能缓好几天;以前穿啥都好看,现在总觉得 “这衣服显老”。
可你发现没?最近这几年不一样了!大伙儿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,不光年轻人追求 “精致生活”,好多中老年人也开始折腾 —— 跳广场舞、练瑜伽、学拍照,甚至比年轻人还会玩!网上动不动就刷到 “最美奶奶”“最飒婆婆” 的话题,还有爷爷们练肌肉、玩滑板的,看着就带劲!而且啊,这股 “年轻态” 风潮不光限于女性,越来越多叔叔伯伯也开始注重形象和健康,今儿个咱就用唠嗑的语气,把 “年轻态” 这点事儿说透,保准你听着有共鸣!
展开剩余88%一、婚礼上的 “乌龙”:新娘身边俩帅哥,哪个是新郎哪个是爹?
前阵子我在社交平台刷到个视频,看完直接笑出眼泪,也彻底刷新了我对 “年轻老爸” 的认知!视频里是场婚礼,新娘穿著洁白的婚纱,笑得多甜啊,身边站着个小伙子,长得帅、身姿挺拔,俩人手挽手往婚礼现场走,看着就像天造地设的一对。
我当时跟评论区好多网友一样,心里犯嘀咕:“不对啊,传统婚礼不都是新娘挽着老爸的手入场,然后交给新郎吗?这咋直接跟新郎一起走了?难道现在婚礼都兴新花样了?” 正琢磨着呢,镜头一转,舞台上又站了个穿西装的男人,看着也挺年轻,跟刚才陪新娘入场的小伙子差不多年纪。
这时候网友更懵了,评论区瞬间炸了:“这啥情况?俩新郎?”“左边那个是新郎,右边那个是伴郎?”“不对不对,伴郎不能穿跟新郎一样的西装吧?” 就在大伙儿猜得热火朝天时,新娘拿起话筒,笑着说了句话,直接解开了所有谜团:“给大家介绍下,这位是我爸,是不是看着像我‘大表哥’?好多人都以为他是我老公呢!”
好家伙,这话一出口,不光现场宾客笑翻了,我隔着屏幕都惊了:“这老爸也太年轻了吧!看着也就四十出头,跟新娘站一起哪像父女,说是兄妹还差不多!” 后来新娘解释才知道,她老爸结婚早,生她的时候才二十多岁,现在她出嫁,老爸刚过四十,平时又特注重保养 —— 不抽烟不喝酒,每周去健身房练三次,饮食也清淡,没事还跟年轻人学拍短视频,心态贼好,所以看着比实际年龄小不少。
视频火了之后,好多网友都在评论区分享自家的 “年轻爸妈”:“我妈五十多了,天天跟我一起跳刘畊宏,穿运动服比我还潮!”“我爸退休后学钓鱼、练书法,还报了老年大学学英语,现在跟外国游客聊天都没问题,看着比我还精神!” 还有人说:“以前总觉得爸妈就该是‘满脸皱纹、唠唠叨叨’的样子,现在才发现,爸妈也能活得这么年轻、这么酷!”
二、别以为爸妈年轻态只是 “臭美”!对娃的影响,比你想的还大
可能有人会说:“爸妈注重保养、追求年轻,不就是为了自己好看、开心吗?能有啥别的影响?” 这话可就错了!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是 “年轻态爸妈”,跟他们聊完才知道,爸妈保持年轻,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可太大了,往小了说能改善亲子关系,往大了说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自信心!
先说说 “与时俱进的育儿观念”。咱这代人小时候,爸妈育儿大多靠 “经验”—— 比如 “小孩就得打才听话”“女孩子不用读太多书”“玩电脑就是不务正业”,跟孩子沟通基本靠 “命令”,有时候想跟爸妈聊点新鲜事儿,他们要么听不懂,要么直接否定。可 “年轻态爸妈” 不一样,他们对新事物特别开放,愿意学现代科学的育儿知识。
我有个闺蜜,她妈今年五十岁,平时爱刷育儿博主的视频,还会看儿童心理学的书。闺蜜家孩子上小学,最近迷上了编程,闺蜜本来担心 “玩电脑影响学习”,想阻止,结果她妈先开口了:“现在是科技时代,编程是有用的技能,只要控制好时间,让孩子学呗!我看网上说,学编程还能锻炼逻辑思维呢!” 后来她妈还陪着孩子一起学,遇到不懂的就跟孩子一起查资料,祖孙俩玩得不亦乐乎。闺蜜说:“以前我总觉得我妈老古董,现在才发现,她比我还懂怎么跟孩子相处,育儿观念比我还先进!”
再说说 “更亲近的亲子关系”。传统爸妈大多走 “权威路线”,跟孩子说话总端着架子,很少跟孩子一起玩,亲子之间总隔着点距离。可 “年轻态爸妈” 不一样,他们心态年轻,不把自己当 “长辈”,更像孩子的 “朋友”,特别有童心。
我邻居家有个小男孩,他爸四十多岁,平时爱打篮球、玩游戏,跟孩子的互动方式简直绝了 —— 周末会跟孩子一起打王者荣耀,还会故意 “放水” 让孩子赢;孩子喜欢奥特曼,他就跟孩子一起收集奥特曼卡片,还能说出每个奥特曼的名字和技能;孩子犯了错,他不骂也不打,而是跟孩子坐下来,像朋友一样聊 “你刚才这么做,是不是有什么原因?”“下次遇到这种情况,咱们可以试试别的办法”。现在那小男孩跟他爸特别亲,有啥心事都愿意跟他爸说,性格也特别开朗。邻居说:“以前我总羡慕别人家里亲子关系好,现在才知道,爸妈放低姿态,跟孩子玩到一块儿,关系自然就亲近了!”
最关键的是 “提升孩子的自信心”。虽说咱不提倡攀比,但小孩子之间难免会比 —— 比玩具、比成绩,有时候也会比爸妈。要是爸妈看着年轻、有活力,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会特别骄傲,自信心也会跟着提升。
我同事家孩子上初中,有次学校开家长会,同事穿了件时尚的连衣裙,化了淡妆,还跟孩子的同学聊起了当下流行的动漫,结果那天之后,孩子回来特别开心地说:“妈妈,我们班同学都说你好年轻、好酷,都羡慕我有个这么懂我的妈妈!” 从那以后,孩子变得更自信了,上课敢主动举手发言,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。同事说:“以前总觉得给孩子买好东西、报好补习班就是对他好,现在才发现,爸妈活得精彩,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鼓励!”
三、别羡慕别人爸妈年轻!这几招,普通人也能保持年轻态
可能有人会说:“那些‘年轻态爸妈’要么有钱,要么有时间,咱普通人哪有那条件?” 其实真不是这样!保持年轻态跟钱和时间没太大关系,关键是找对方法,坚持下去就行。我总结了几个简单好操作的招儿,不管是爸妈还是年轻人,都能试试!
第一招:坚持锻炼,不用 “高强度”,“接地气” 的运动就行。好多人一听说锻炼,就想到去健身房办卡、请私教,觉得又花钱又费时间,其实完全没必要。日常的简单运动,只要坚持,效果照样好。比如早上起来绕着小区快走半小时,既能呼吸新鲜空气,又能活动筋骨;晚上吃完饭跟家人一起跳广场舞、打太极,既能锻炼,又能增进感情;要是没时间出门,在家跟着手机练瑜伽、做平板支撑,也能起到锻炼效果。
我有个叔叔,今年五十八岁,以前总说 “老了,动不动了”,后来跟着小区里的阿姨们跳广场舞,一开始跟不上,跳一会儿就气喘吁吁,可他没放弃,每天坚持跳,现在不仅能跟上节奏,还能领跳,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 —— 以前爬三楼都费劲,现在爬六楼不喘气,血压、血糖也都正常了。他总说:“别觉得锻炼是年轻人的事儿,咱中老年人更得动,动一动,精神头就不一样了!”
第二招:保持大脑活力,别让脑子 “生锈”。好多人觉得 “老了记性差、反应慢是正常的”,其实不是,大脑跟身体一样,越用越灵活。日常简单的小事,就能让大脑保持活力。比如每天看看书、读读报纸,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,能让大脑思考就行;没事跟家人一起玩解谜游戏、成语接龙,既能互动,又能锻炼思维;要是有兴趣,学个新技能 —— 比如学用智能手机拍短视频、学做新菜、学一门外语,哪怕每天只学十分钟,也能让大脑保持年轻。
我外婆今年七十二岁,以前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,后来跟着我学用微信视频、发朋友圈,还学了用手机拍照修图,现在每天都跟老姐妹们分享自己拍的花花草草,还会用修图软件给照片加滤镜、配文字,活得比我还潮!她说:“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,学不会新东西,现在才发现,只要愿意学,啥都能学会,脑子也越来越灵光了!”
第三招:勇于尝试新事物,别总待在 “舒适区”。好多人到了一定年纪,就变得 “怕麻烦”“怕出错”,不愿意尝试新东西,比如不敢去没去过的地方旅行,不敢吃没吃过的食物,不敢做没做过的事,日子过得越来越单调,心态也越来越老。其实尝试新事物,不用 “大动作”,小事就行。比如周末去家附近没去过的公园逛逛,尝尝没吃过的小吃;比如学着做一道新菜,哪怕只是简单的番茄炒蛋,成功了也会很有成就感;比如跟年轻人学个新梗、新流行语,跟孩子聊天的时候能接上话,不会有 “代沟”。
我有个阿姨,今年五十六岁,以前总说 “女人到了年纪,就该在家做饭带孙子,别瞎折腾”,后来在女儿的鼓励下,去学了插花,一开始觉得 “这有啥好学的,不就是把花插在瓶子里吗”,可学着学着就入了迷,现在不仅能插出好看的花束,还参加了插花比赛,拿了奖。她笑着说:“以前觉得日子过得没意思,现在学了插花,觉得每天都有新期待,心态也年轻了不少,跟女儿的话题也多了!”
四、唠到最后:年轻态不是 “冻龄”,是 “活得精彩”
其实啊,咱们追求 “年轻态”,不是要 “冻龄”,不是要跟年轻人比谁更年轻,而是要保持一个好心态、好身体,活得精彩、活得开心。对爸妈来说,保持年轻态,不仅能让自己身体更健康、精神更愉悦,还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,让孩子在积极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—— 现代化的育儿理念、亲密的亲子关系、积极的生活态度,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建立,比任何物质条件都重要。
对我们每个人来说,不管多大年纪,都别被 “年龄” 绑架 —— 别觉得 “我都三十了,不能再玩了”“我都五十了,学不会新东西了”“我都七十了,只能在家养老了”。岁月可以在脸上留下痕迹,但不能偷走我们对生活的热爱。只要我们愿意锻炼、愿意学习、愿意尝试新事物,不管多大年纪,都能活得年轻、活得精彩。
最后咱也祝愿大家:不管是爸妈还是年轻人,都能在岁月的流转中,保持初心,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;每个家庭都能因为 “年轻态”,变得更温馨、更幸福;孩子们都能在爸妈的影响下,成长为自信、开朗、积极向上的人!愿我们都能跟 “老气横秋” 说再见,跟 “年轻精彩” 说你好!
发布于:江西省实力强大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